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快讯

从体力劳动到精细服务,看中国家庭“科学清洁”背后的觉醒逻辑

从1980年代至今,短短40余年的时间,中国家庭用户的家居清洁意识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早期的简单打扫,依靠一块抹布搞定厨房、卧室、客厅等地的擦洗,到后来注重“分区域清洁”和消费观念升级,寻求在专业清洁服务中解放双手、获得舒适和满足。

与此同时,家政服务也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从家务劳动的分担到家庭安全的守护,从采用多色保洁布避开交叉感染到结合多元设备实现高温消毒、除尘除垢,凭借其精细化、专业化的全龄优质产品输出,成为现代家庭不可或缺的生活刚需,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舒适和高效的家居体验,赋能现代生活品质进阶。

图片1.png


1980 年代:一块抹布 “走天下”

回溯1980年代,作为家里后方的主力,母亲一辈就对“干净”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她能把一块蓝抹布用到极致——擦灶台、抹桌子、擦窗台,甚至顺手擦孩子的手,简直就是一块抹布“走天下”。每次用完,母亲又会仔仔细细地清洗,然后挂在阳台上暴晒,以期褪去抹布上残留的油渍和污垢,此后循环使用,日复一日。

图片2.png

(图来源于与网络)

在现在看来,即使经过反复清洗和暴晒,“透支”使用的抹布所积存的细菌多的令人后怕。据悉,一块全新抹布用了5天后,细菌的繁殖速度可以增长1000万倍。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勤俭节约” 是关键词,人们对清洁工具的功能认知处于模糊阶段,家庭卫生通常以 “肉眼可见的干净” 为标准,以至于有些人抹布用烂了也不舍得扔。

“那时候哪懂什么细菌不细菌,随便一条旧毛巾就拿来当抹布,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妥,碗照常洗的很干净,桌子、玻璃擦的也都铮亮铮亮的。用脏了就洗一洗,用热水烫一烫就行,换新的多浪费。”谈及以前家庭清洁的情形,50后家庭主妇回忆道。


2000-2010 年:“分类意识” 萌芽,二色抹布初登场

当时间进入21世纪初期,尤其在非典疫情之后,中国家庭开始重视 “生熟分离”,对卫生和清洁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洗碗布与擦桌布的“分类意识” 由此萌芽。越来越多的家庭用户自觉使用专用洗碗布来清洁餐具,同时使用另一块专用擦桌布来清洁餐桌和其他表面,以避免交叉感染和细菌传播。

在“科学清洁”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各大超市迅速出现了 “专用清洁布” 货架,销售态势一度火爆,二色抹布一经面世便成为家庭消费者的“心头好”。家政公司也相继推出 “基础保洁 + 厨房专项” 套餐,尽管分区较为粗放,服务项目不够精细,但在当时也引起了大量用户的积极反响。

图片3.png

(图来源于轻喜到家官网)

对此,70后的王大婶深有体会。“二色抹布的出现,颠覆了‘一块抹布用到底’的旧思想,还能通过不同颜色提醒用途区分。在此之后,我学会定期更换抹布,来保持长期的清洁卫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我开始尝试使用家政服务,还真是能省心省事,厨房死角污垢、油烟机油渍都清洗得干干净净,再也不用担心看不见的细菌危害了。”


2020 年代:九色分区成标配,家政服务进入 “微米级” 时代

放眼2020年代,轻喜到家等到家服务品牌企业深刻洞察现代家庭用户分区清洁需求,研发使用“九区九色布”,并搭配专用清洁剂和进口清洁工具,创新推行“10区106项260个服务标准”,内容细化到服务全流程的方方面面,一站式打造洁净家居,守护家人健康。

图片4.png

(图来源于轻喜到家官网)

面对国内家政行业长期存在的“小散乱”痛点,现代用户对到家服务的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服务质量具有可预知性,进而催生了家政服务的标准化、精细化。此外,用户对服务人员的要求已不仅停留在简单的劳动技能层面,而是更注重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专业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轻喜到家等家政公司在职业化道路走深走实,让其培训课程更趋全面精细,带动全行业的升级跃迁。

“以前保洁阿姨大多凭个人经验做事,现在都要学习掌握标准化专业技能,进行严格的理论、实操、考核、实习后才正式上岗。像我家的包年轻喜阿姨,掌握不同区域的清洁手法,玻璃擦得一尘不染,都可以照镜子。现在的家政服务可谓进入了 ‘微米级’时代。”90后深圳白领林女士赞赏道。

图片5.png

纵观中国家庭清洁40年来进化史,从 “凑合干净” 到 “分区情节”,从 “家庭主妇独自操劳” 到 “专业团队科学服务”,折射了国人对 “家” 的理解从 “生存空间” 到 “品质生活载体” 的转变。而随着互联网思维和上门经济的广泛渗透,家政市场细分化的需求被更早的发现与捕捉,未来家政服务或将更聚焦 “个性化定制”,宠物家庭专属清洁、婴幼儿家庭专门母婴护理、高端用户奢侈品养护等各类服务场景不断丰富,朝着更专业、更智能、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