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为深入学习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技艺,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归乡拾遗实践队于1月17日前往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探寻高密聂家庄泥塑,寻找非遗文化的魅力。
聂家庄泥塑,雅拙精巧,憨朴灵秀
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归乡拾遗实践队队员在线上查阅资料、了解高密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发展现状以后,前往山东省潍坊市高密文化馆对话传承人聂希蔚老师与高密市非遗办主任,挖掘扑灰年画的时代意义。谈及聂家庄泥塑,传承人聂希蔚老师充满热情。“聂家庄泥塑从明朝万历初年聂福来制作‘锅子花’的焰火进行销售谋生开始,人们将装火药的泥墩做成娃娃之类,放完焰火后可将泥娃娃当作玩具或摆设品,到康熙后期,东西聂家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捏泥玩,而且开始由做“锅子花”向做泥娃娃,鸟兽虫鱼等家庭观赏品和儿童玩耍的泥玩具发展,后有一些专供欣赏的“条子人”如仕女、戏文等。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聂家庄泥塑虽然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制约着它的发展壮大,它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生产局限在聂家庄一个村;二是业户分散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三是传承人员中年轻艺人偏少,出现后继乏人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当地经济发展没有达到文化发展的需求,经济投入偏少。”随即聂希蔚老师向归乡拾遗社会实践队展示了泥塑“送子麒麟”的制作过程,并骄傲表示目前“送子麒麟”只有自己能做,带我们感受非遗魅力。
街头调研,获取实况,助力传承
通过参观高密文化馆,了解聂家庄泥塑的艺术魅力,并参与了聂家庄泥塑的制作,实践队员们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高密聂家庄泥塑的奥秘,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为了更深入了解聂家庄泥塑的发展情况,更好地传承聂家庄泥塑,实践队队员们制作了关于聂家庄泥塑了解情况的调查问卷,走上街头,进行调研。调查问卷收集以后,实践队员祁佩琳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结果整理,整合收集的所有素材,制作了聂家庄泥塑的介绍网站,方便当地人及游客更好的了解并传承聂家庄泥塑。同时,实践队还联系了当地聂家庄泥塑保护单位、当地旅游局,将网站进行宣传。
探寻年画现状,致力非遗传承
在了解过聂家庄泥塑面临的发展现状后,实践队全体成员又积极与高密市非遗办主任取得联系。王主任表示,当前民众对聂家庄泥塑持漠然的态度,更多人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新潮的、时尚的、年轻化的艺术产品。无论是全国性还是地域性的传统文化形式,关注的人都很少,但是王主任也向实践队队员表达对扑灰年画的信心:高密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强对民间艺术聂家庄泥塑的保护工作,主要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组织民间艺人外出参加各类展销活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聂家庄泥塑将会焕发出更加旺盛的勃勃生机,以其独有的魅力,誉满全球。
参观文化馆,开展群众调查,归乡拾遗实践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中。传承文化基因,承担时代责任,青年学子一直在行动。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归乡拾遗实践队的探聂家庄泥塑之旅圆满成功,实践队员将继续投入新的实践活动当中去,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进献绵薄之力。(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归乡拾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