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南明街道深刻把握“枫桥经验”内涵,充分调动和发挥退役军人作用,创新打造“兵娘舅”调解模式,谱写基层善治新篇章。自2024年8月以来,培育退役军人调解员13名,受理矛盾纠纷45件,调解成功率达95%,群众满意率100%。相关治理模式获“今日新昌”“绍兴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并成功亮相央视新闻。
一、巧用能人组建调解队伍。结合退役军人优势组建调解服务队,通过品牌创设、法律培训、经验交流等形式提升调解能力,打造专业化调解队伍。一是创建“兵娘舅”调解品牌。优先吸纳调解经验丰富的退役军人,军转干部等社会骨干力量,同时结合“共享法庭”建设,创新打造“兵娘舅”专业调解服务队,目前队伍共有退役老兵13人,志愿者10人。二是开设“专业化”调解课程。邀请高级法官、辖区退休法官为“兵娘舅”开授基本法律知识、调解技巧等课程,并针对矛盾纠纷常见的法律点详细阐述,不断提升队伍综合调解能力。截至目前,已开展授课8次,参与培训184人次,合力研究积案23起。三是深化“传帮带”师徒结对。利用“周日集中调解日”活动,由调解经验丰富的老兵向新任调解员分享调解经验和成功案例,师徒一对一梳理案情、探讨方案、复盘调解过程,帮助新任调解员在交流探讨中尽快熟悉各类案件,加快掌握调解方法。目前,已促成师徒结对6队,累计开展交流活动16次,分析研判案情18件。
二、专项破题增能调解方式。针对约访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案件讲解+合力调解+复盘分析”的方式,集体讨论、专项研究,针对不同矛盾诉求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减少辖区内信访案件发生。一是调前“说理”,聊出实情。不急于调解,认真倾听群众诉求,耐心沟通交流,了解掌握发生争议的前因后果,有效化解当事人心中积怨,根据实际案情释明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提出合理化调解建议,让当事人在调解前有充分的考虑时间。如在调解顶楼屋檐墙体脱落时,“兵娘舅”引导双方当事人整理平复心情、梳理事件流程、客观分析问题,在半小时内达成赔偿和解意向。二是调时“释法”,分析利益。“兵娘舅”在沟通了解纠纷后,能全面、详细地向当事人阐释案件涉及到的法律条款,并分析利害关系,引导当事人正确对待已经发生的矛盾纠纷,力争促成和解,争取双方同意签订调解协议书,握手言和。如在处理邻里漏水问题的矛盾中,“兵娘舅”调解前咨询法律顾问意见,调解时为双方当事人讲解法律条款、厘清修理维护责任和赔偿金额,成功和解。三是调后“复盘”,形成闭环。针对多次调解无法成功(超过三次)的纠纷,转介给相关律师或者矛调中心进行后续跟踪;针对调解成功的案件,保证矛盾纠纷解决到位,共同探讨研判最佳调解方式。如赡养老人案件虽多次调解未成,但“兵娘舅”仍多次复盘、主动约谈约访、反复讨论研商方案,努力引导双方达成意向一致。目前,已转介矛盾纠纷3件,开展案件分析复盘会3次,跟踪复盘率达100%。
三、数字服务优化调解流程。南明街道探索打造“兵娘舅”数字化调解服务平台,开发“兵娘舅”预约小程序,帮助居民上报矛盾更便利、获得调解资源更丰富、化解纠纷更舒心。一是调解申请实现“足不出户”。研发“兵娘舅”小程序,将纠纷调解、损害赔偿、法律援助等线下重点业务整合至线上,实现调解预约在线申请,群众只需在线登录、选择调解时段、选择服务类型、输入纠纷简要信息即可在线提交调解申请,系统将根据性别、纠纷类型自动分配至最优调解员进行调处,同时小程序推出的“消息提示”功能可以帮助群众在线查看案件进展。自“兵娘舅”小程序上线以来,登录使用人数1181余人次,预约调解13件。二是调解处置实现“多方联动”。“兵娘舅”数字化调解服务平台通过整合矛盾调解、志愿服务、法律咨询等业务资源,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综合集成体系。通过群众提前上传的矛盾问题,“兵娘舅”可以评估是否需要相关部门介入,判断是否需要法律顾问协同参与;有经验的志愿者和退役军人也可以点击“申请入驻”加入调解员队伍,助力基层治理。截至目前,已通过“兵娘舅”小程序协同开展调解指导8次,邀请相关部门介入4次,邀请法律顾问参与3次。三是调解流转实现“线上闭环”。通过后台导出,“兵娘舅”能实时掌握矛盾纠纷“一手信息”,并通过事项交办、流转、调处、回访等功能,提前了解评估矛盾纠纷,厘清调解思路和调解方案,形成“预约-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全流程轨迹化闭环机制,贯通基层平安法治建设。(章雨青)